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核三廠附近珊瑚白化的原因


墾丁珊瑚又現白化問題!根據墾管處調查,今年全球水溫上升,八月份初期核三廠出水口右側水域與後壁湖潟湖外環礁的珊瑚,部分出現嚴重白化情況,雖然入秋後漸漸復原,有學者仍直指核三廠的溫排水惹禍,如不審慎看待,可能造成後壁湖地區的珊瑚浩劫。
暑假期間發現 入秋漸復原
近年來全球海水溫度上升,墾管處也設置「全球氣候變遷預警機制—墾丁近海水質連續監測系統」,監測墾丁海域海水溫度變化,發現今年七至八月墾丁海域水溫一度升至二十九點一一度,大部分海域的珊瑚都安然無恙,僅核三廠出水口附近海域的珊瑚,出現約百分之十至十五的嚴重白化情況。
墾管處表示,入秋後,海水平均溫度已經降至二十七點六六度左右,珊瑚白化面積與擴散情形也下降至百分之五左右,陸續復原中,監測系統也會持續關注海水溫度及珊瑚生態。
一名珊瑚學者指出,墾丁附近海水溫度都上升,珊瑚都沒有白化現象,只有核三廠溫排水處出現嚴重白化,可見核能廠正是當地珊瑚白化的元兇,來年的夏季,廠方如不正視水溫問題,恐將成生態殺手。
珊瑚專家樊同雲表示,今年的全球水溫異常,造成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國家珊瑚嚴重白化,墾丁海域幸運未受嚴重傷害;他也指出,造成珊瑚白化的海水溫度,是多日持續在三十度以上,八月份平均二十九度加上核三廠的「關鍵兩度」,可能是該處珊瑚白化的原因之一,所幸目前已經逐漸恢復。
核三廠經理吳祖華表示,廠內也設有海水溫度監測,有混合降溫及降載發電等作法,都能有效降低出水口水溫,對於今年的珊瑚白化問題廠方相當重視,明年夏季將密切關注出水口水溫。

永凍層


結構

永凍層一般分布在地下30~40厘米處,通常又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夏季融化,下層仍處於冰凍狀態。
永久凍土地帶的泥土不一定有水份,例如在無孔基岩(不透水的岩石)裡就不可能有水;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水不單存在,而且更超過地表物料的潛在水飽和量
一般的凍土層在氣候回暖或受到強壓時,凍土內的冰會溶解成為水;但永久凍土的所在之處,即使在天氣回暖之時,氣溫仍然在凍點以下,使凍土內的冰不能再次溶解成為水份,因而使凍土的組成不變。其持續冰凍時間可長達1000年以上。

[編輯]形成的兩個必要條件

  • 氣溫要很低,如果年平均氣溫高於零度,雖然可以形成季節性凍土,卻無法形成永久凍土。
  • 持續時間較長。現在發現,在北極地區凍土層一般都有幾百米的厚度[1],而大氣的低溫要傳導到地表以下幾百米的深度,經過幾百、幾千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永久凍土地帶的水份長期結凍,一般植物難以生長。大多數永久凍土都位於高緯度的地區[2],例如:北極南極附近的陸土,唯一的例外是位於青藏高原凍土帶,是因為高度而使土地變成永久凍土。
由於氣候的轉變,永久凍土的範圍亦會隨氣候而有所增減。現時地球上有20%的土地被凍土覆蓋。這些凍土,有連綿不斷的永久凍土地帶,亦有孤立的不連續永久凍土,以及被冰河所覆蓋的地方。
凍土層上復是所謂活動層季節性融化,在夏季,唯一可以在活動層內支持植物生命,可以完全融化了一部分的一年。活動層厚度不一,但一般年份和地點0.6-4米(212英尺)厚。在連續多年凍土區和多年凍土深度嚴酷的冬天厚達440米(1330英尺)。阿拉斯加(1.8(1970英尺)prudhoe灣,阿拉斯加最厚達726米(2382英尺)在加拿大北極群島和高達1493米(4510英尺)在北部萊娜雅娜西伯利亞流域

影響

永凍層對環境可產生有益的影響,如分解二氧化碳,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

風力發電


1.核能一廠石門風場(石門風力發電站)
2.大園觀音風力發電站  桃園縣
3.大潭風力發電站   桃園縣
4.湖口風力試驗場
5.竹北春風風場  新竹縣竹北市
6.香山風力發電站 新竹市香山區
7.苗栗竹南風力發電廠 
8.苗栗大鵬風力發電廠  苗栗後龍後龍鎮沿海
9.台中港風力發電站  台中縣清水鎮高美海濱
10.台中電廠風力發電站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工業革命、聯合國會員國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9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1769年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自英格蘭擴散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
一般認為,蒸汽機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
在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前,整個生產所需動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隨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工廠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賴人力與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機發明後被機械化生產取代。工業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擬的巨大變革,其影響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對人類的現代化進程推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類推向了嶄新的蒸汽時代
聯合國會員國

成員國席位名稱加入日期備註
 阿富汗Afghanistan1946年11月19日
 阿爾巴尼亞Albania1955年12月14日
 阿爾及利亞Algeria1962年10月8日
 安道爾Andorra1993年7月28日
 安哥拉Angola1976年12月1日
安地卡及巴布達 安地卡及巴布達Antigua and Barbuda1981年11月11日
 阿根廷Argentina1945年10月24日
 亞美尼亞Armenia1992年3月2日前成員國:蘇聯注1
 澳洲Australia1945年11月1日
 奧地利Austria1955年12月14日
 亞塞拜然Azerbaijan1992年3月2日前成員國:蘇聯注1
 巴哈馬Bahamas1973年9月18日
 巴林Bahrain1971年9月21日
 孟加拉Bangladesh1974年9月17日
 巴貝多Barbados1966年12月9日
 白俄羅斯Belarus1945年10月24日前成員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注1
 比利時Belgium1945年12月27日
 貝里斯Belize1981年9月25日
 貝南[1]Benin1960年9月20日
 不丹Bhutan1971年9月21日
 玻利維亞[2]Bolivia (Plurinational State of)1945年11月14日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波赫[3]Bosnia and Herzegovina1992年5月22日前成員國:南斯拉夫注3
 波札那Botswana1966年10月17日
 巴西Brazil1945年10月24日
 汶萊 [4]Brunei Darussalam1984年9月21日
 保加利亞Bulgaria1955年12月14日
布吉納法索 布基拉法索[5]Burkina Faso1960年9月20日
 蒲隆地Burundi1962年9月18日
 柬埔寨[6]Cambodia1955年12月14日
 喀麥隆[7]Cameroon1960年9月20日
 加拿大Canada1945年11月9日
 維德角Cape Verde1975年9月16日
 中非共和國[8]Central African Republic1960年9月20日
 查德Chad1960年9月20日
 智利Chile1945年10月2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9]China1945年10月24日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1971年退出聯合國註2
 哥倫比亞Colombia1945年11月5日
 葛摩Comoros1975年11月12日
 剛果共和國[10]Congo1960年9月20日
 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1945年11月2日
22x20px 象牙海岸[11]Côte d'Ivoire1960年9月20日
 克羅埃西亞Croatia1992年5月22日前成員國:南斯拉夫注3
 古巴Cuba1945年10月24日
 賽普勒斯Cyprus1960年9月20日
 捷克Czech Republic1993年1月19日前成員國:捷克斯洛伐克[12]
 北韓[13]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1991年9月17日
剛果民主共和國 民主剛果[14]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1960年9月20日
 丹麥Denmark1945年10月24日
 吉布地Djibouti1977年9月20日
 多米尼克Dominica1978年12月18日
多明尼加共和國 多明尼加Dominican Republic1945年10月24日
 厄瓜多Ecuador1945年12月21日
 埃及[15]Egypt1945年10月24日
 薩爾瓦多El Salvador1945年10月24日
 赤道幾內亞Equatorial Guinea1968年11月12日
 厄利垂亞Eritrea1993年5月28日
 愛沙尼亞Estonia1991年9月17日前成員國:蘇聯注1
 衣索比亞Ethiopia1945年11月13日
 斐濟Fiji1970年10月13日
 芬蘭Finland1955年12月14日
 法國France1945年10月24日
 加彭Gabon1960年9月20日
 甘比亞[16]Gambia1965年9月21日
 喬治亞Georgia1992年7月31日前成員國:蘇聯注1
 德國Germany1973年9月18日前成員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17]
 迦納Ghana1957年3月8日
 希臘Greece1945年10月25日
格瑞那達 格瑞那達Grenada1974年9月17日
 瓜地馬拉Guatemala1945年11月21日
 幾內亞Guinea1958年12月12日
 幾內亞比索Guinea-Bissau1974年9月17日
 蓋亞那Guyana1966年9月20日
 海地Haiti1945年10月24日
 宏都拉斯Honduras1945年12月17日
 匈牙利Hungary1955年12月14日
 冰島Iceland1946年11月19日
 印度India1945年10月30日
 印尼Indonesia1950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亞退出聯合國(1965年-1966年)[18]
 伊朗[19]Iran (Islamic Republic of)1945年10月24日
 伊拉克Iraq1945年12月21日
 愛爾蘭Ireland1955年12月14日
 以色列Israel1949年5月11日
 義大利Italy1955年12月14日
 牙買加Jamaica1962年9月18日
 日本Japan1956年12月18日
 約旦Jordan1955年12月14日
哈薩克 哈薩克[20]Kazakhstan1992年3月2日前成員國:蘇聯注1
 肯亞Kenya1963年12月16日
 吉里巴斯Kiribati1999年9月14日
 南韓[21]Republic of Korea1991年9月17日
 科威特Kuwait1963年5月14日
 吉爾吉斯Kyrgyzstan1992年3月2日前成員國:蘇聯注1
 寮國[22]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1955年12月14日
 拉脫維亞Latvia1991年9月17日前成員國:蘇聯注1
黎巴嫩 黎巴嫩Lebanon1945年10月24日
 賴索托Lesotho1966年10月17日
 賴比瑞亞Liberia1945年11月2日
 利比亞[23]Libya1955年12月14日
 列支敦斯登Liechtenstein1990年9月18日
 立陶宛Lithuania1991年9月17日前成員國:蘇聯注1
 盧森堡Luxembourg1945年10月24日
 馬達加斯加[24]Madagascar1960年9月20日
 馬拉威Malawi1964年12月1日
 馬來西亞[25]Malaysia1957年9月17日
 馬爾地夫[26]Maldives1965年9月21日
馬其頓共和國 馬其頓[27]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1993年4月8日注3
 馬利Mali1960年9月28日
 馬爾他Malta1964年12月1日
 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1991年9月17日
 茅利塔尼亞Mauritania1961年10月27日
 模里西斯Mauritius1968年4月24日
 墨西哥Mexico1945年11月7日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Micronesia1991年9月17日
摩爾多瓦 摩爾多瓦[28]Republic of Moldova1992年3月2日前成員國:蘇聯注1
 摩納哥Monaco1993年5月28日
 蒙古國Mongolia1961年10月27日
蒙特內哥羅 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2006年6月28日前成員國:南斯拉夫、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注3
 摩洛哥Morocco1956年11月12日
 莫三比克Mozambique1975年9月16日
 緬甸Myanmar1948年4月19日[29]
 納米比亞Namibia1990年4月23日
 諾魯Nauru1999年9月14日
 尼泊爾Nepal1955年12月14日
 荷蘭Netherlands1945年12月10日
 紐西蘭New Zealand1945年10月24日
 尼加拉瓜Nicaragua1945年10月24日
 尼日Niger1960年9月20日
 奈及利亞Nigeria1960年10月7日
 挪威Norway1945年11月27日
 阿曼Oman1971年10月7日
 巴基斯坦Pakistan1947年9月30日
 帛琉Palau1994年12月15日
 巴拿馬Panama1945年11月13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1975年10月10日
 巴拉圭Paraguay1945年10月24日
秘魯 秘魯Peru1945年10月31日
 菲律賓 [30]Philippines1945年10月24日
 波蘭Poland1945年10月24日
 葡萄牙Portugal1955年12月14日
 卡達Qatar1971年9月21日
 羅馬尼亞Romania1955年12月14日
 俄羅斯[31]Russian Federation1945年10月24日前成員國:蘇聯注1
 盧安達Rwanda1962年9月18日
 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32]Saint Kitts and Nevis1983年9月23日
 聖露西亞Saint Lucia1979年9月18日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文森及格瑞那丁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1980年9月16日
薩摩亞 薩摩亞[33]Samoa1976年12月15日
 聖馬利諾San Marino1992年3月2日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34]Sao Tome and Principe1975年9月16日
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1945年10月24日
 塞內加爾Senegal1960年9月28日
 塞爾維亞Serbia2000年11月1日注1
 塞席爾Seychelles1976年9月21日
 獅子山Sierra Leone1961年9月27日
 新加坡Singapore1965年9月21日
 斯洛伐克Slovakia1993年1月19日[12]
 斯洛維尼亞Slovenia1992年5月22日注3
 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1978年9月19日
 索馬利亞Somalia1960年9月20日
 南非South Africa1945年11月7日[35]
 南蘇丹South Sudan2011年7月14日
 西班牙Spain1955年12月14日
 斯里蘭卡 [36]Sri Lanka1955年12月14日
 蘇丹Sudan1956年11月12日
 蘇利南[37]Suriname1975年12月4日
 史瓦濟蘭Swaziland1968年9月24日
 瑞典Sweden1946年11月19日
 瑞士Switzerland2002年9月10日
 敘利亞[38]Syrian Arab Republic1945年10月24日[15]
塔吉克 塔吉克Tajikistan1992年3月2日前成員國:蘇聯注1
 坦尚尼亞[39]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1961年12月14日[40]
 泰國Thailand1946年12月16日[41]
 東帝汶Timor-Leste2002年9月27日
 多哥Togo1960年9月20日
 東加Tonga1999年9月14日
 千里達及托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1962年9月18日
 突尼西亞Tunisia1956年11月12日
 土耳其Turkey1945年10月24日
土庫曼 土庫曼Turkmenistan1992年3月2日前成員國:蘇聯注1
 吐瓦魯Tuvalu2000年9月5日
 烏干達Uganda1962年10月25日
 烏克蘭Ukraine1945年10月24日前成員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注1
阿聯 阿聯[42]United Arab Emirates1971年12月9日
 英國[43]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1945年10月24日
 美國[44]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945年10月24日
 烏拉圭Uruguay1945年12月18日
 烏茲別克Uzbekistan1992年3月2日前成員國:蘇聯注1
 萬那杜Vanuatu1981年9月15日
 委內瑞拉[45]Venezuela (Bolivarian Republic of)1945年11月15日
 越南Viet Nam1977年9月20日
 葉門Yemen1947年9月30日[46]
 尚比亞Zambia1964年12月1日
 辛巴威Zimbabwe1980年8月25日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1%AF%E5%90%88%E5%9C%8B%E6%9C%83%E5%93%A1%E5%9C%8B